传承英雄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改革创新侧记

发布者:gaoyun发布时间:2019-06-24浏览次数:1998

这是一个具有英雄气息的校园。

这是一堂传承英雄精神的课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推进“传承英雄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特色思政课教学改革,把英雄文化、英雄精神引入课堂,为学生呈上一堂堂干货满满的思政课。

讲述英雄故事,厚植家国情怀

“江西农业大学具有浓厚的英雄气息?”一个提问引起同学们的交头议论。

“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文化富有英雄气息。名达楼就是纪念‘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的姚名达,惟义楼是纪念‘誓死不受日寇任命’的杨惟义……”授课老师廖运生展示出一张张学校的历史照片,讲述照片背后的一个个英雄故事,同学们都被吸引了。

讲好英雄的家国情怀故事,这正是思政课堂上老师们所努力的。老师们在课堂上组织开展“开国元勋的青年时代”的专题演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课前,学生们争看开国元勋的传记,在微信中摘抄英雄青年时代学习、斗争的故事;课后,同学们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忙得不亦乐乎。

老师们把学生带进了校史馆,引领同学们走进学校创业者艰苦奋斗的岁月。那种艰辛劳动、开垦农场,自食其力、向困难作斗争的奋斗精神和英雄气息,不经意间流入到同学们的心中。学生吴建飞在笔记中写道:“我们的校史就是劳动奋斗者的史诗。”

讲述“三农”人物故事,点燃乡村振兴梦想

一个个鲜活的“三农”人物故事,在思政课堂中不断讲述。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收集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脱贫战线的故事,特别是一线扶贫干部、第一书记、优秀村官的感人事迹,做成“三农”人物数据库。开学后,学生将假期收集整理的“三农”故事在思政课堂上进行分享。“通过与扶贫干部交朋友,我了解到了扶贫工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是干事创业的巨大舞台。”种子科学专业李先栋同学说,“我现在要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有机会去农村创业率领乡亲致富,大力发展产业,做好准备。”

一名名学生选择投身“三农”的故事,在毕业生中不断上演。

2014届的毕业生李祖杰,大学一毕业便以村干部的身份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如今,他从一个青春懵懂的大学生转变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说:“既然选择了基层,便只顾风雨兼程。”

每年像李祖杰这样投身农村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为学弟学妹们作出了表率。农学院学生金雨婷说:“听完老师介绍了很多校友扎根‘三农’的故事,我内心澎湃,更坚定了我学农的信心。”

融入实践体验,传承红色基因

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利用好校园周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来办思政课,采取院内与院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的体验式教学。学院每学期带领学生到小平小道纪念馆感悟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魅力,到八一起义纪念馆领悟建军先辈们的英雄气慨,到方志敏烈士陵园追思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参加体验式教学后,同学们感到:课堂内外两个场景交汇,英雄的形象就有了鲜活的生命,更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为让学生对英雄故事有更深入感悟,深化课堂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组织学生开展《红色家书》朗诵、演讲活动,让学生们能更深刻理解英雄们的思想感情和胸怀,传承红色基因。

如今,开国元勋、校史名人、三农人物、优秀毕业生等一个个熠熠生辉的人物走进江西农业大学的思政课堂,激励和感召着广大青年学子俯首农桑、扎根大地、爱国奋斗。


报道:杨峰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