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历时5个月的全校大学生数字化作品创新设计大赛圆满落幕,近1000名本硕学生提交的285件作品参赛,充分展示了我校工科学子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这是工学院创新实践教育,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工科学子打造一个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工学院历经5年的积累,大学生数字化作品创新设计大赛逐渐发展为工学院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载体,参赛人数和作品数量不断攀高,成为学校名副其实的高水平、有影响力、覆盖面广的创新实践类赛事。该项赛事得到校领导的充分肯定,校党委副书记胡春晓、副校长贺浩华、许斌华、刘木华等领导先后莅临比赛现场指导工作。
数字化作品大赛分为创新设计类和造型设计类两个项目,主要考察参赛者的理论功底、创作理念、创新创意和实际用途,致力于将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完美融入教学科研、学风建设、创业就业、志愿服务等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为参加更高级别的创新创业类赛事选拔、孵化、培育等功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依托于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和创新实践教育,工学院2019届毕业生考研升学率达到27%,较2017年提升了14%;推选参加第十六届“挑战杯”江西赛区终审决赛的4件作品取得了一项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的好成绩,实现了学校“挑战杯”竞赛省赛特等奖十年来历史性突破;在校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工学院共有275个项目参加比赛,有5个项目晋级校赛决赛。
供稿:工学院 吴焱军 编审:高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