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Major Events

工作动态

Major Events

江西农业大学兴农“蜜”方三下乡团队助力蜂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12 点击:

近日,江西农业大学“兴农‘蜜’方”三下乡团队深入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安远县、石城县及九江市永修县等地开展科技助农实践活动,通过产业调研、技术推广、科技赋能等举措,为当地蜂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入调研探实况 精准把脉谋发展。江西农业大学“兴农蜜方”团队秉持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系统开展蜂产业调研工作。团队先后深入永修县深山蜂谷、赣县区大埠乡和长洛乡、安远县天心镇、石城县琴江镇等地,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样本采集等方式,累计调研蜂农100余户,收集产业数据1200条。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注重“三个结合”:一是点面结合,既全面了解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又重点走访典型养殖户;二是质效结合,既关注蜂蜜产量,更重视品质提升;三是产学研结合,将调研发现的问题及时转化为科研课题。通过系统分析,团队精准识别出蜂种退化、技术落后、销售渠道单一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促转型 智慧引领提质效。团队秉持“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多措并举推动蜂产业转型升级。在实践中,团队聚焦养殖环节的智能化升级与加工环节的品质提升,全方位赋能蜂农生产。针对传统养殖模式效率低、管理难等问题,团队大力推广智能蜂箱监测系统,助力蜂农实现蜂群健康状态、蜂蜜产量等数据的远程实时管理;指导返乡创业青年搭建电商销售平台,打通“养殖—销售”全链条,拓宽蜂蜜销路。在石城县,团队创新开展“莲蜂共作”生态种养模式,通过蜜蜂授粉技术,使当地特色白莲坐果率提升25%以上,实现“一田双收”的产业增值,既提高了莲农收入,又为蜂农开辟了新蜜粉源。

在此基础上,团队将“多箱体”养蜂技术和“后成熟柜”成熟工艺广泛应用于赣县区、安远县等养殖集中区域,向各基地捐赠了上百台浅继箱,有效推动了山乌桕蜂蜜提质增产,品质达到成熟蜜标准。吴小波教授指出:“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数字技术与传统养殖经验深度融合,既要守好‘老手艺’,更要拥抱‘新技术’。石城的‘莲蜂共作’模式就是传统农业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典范。”

创新培训强技能 田间授业解难题。团队联合各地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构建“三位一体”培训体系:一是创新培训方式,开展讲座报告、现场观摩会及“田间课堂”15场,把培训搬到蜂场一线;二是优化培训内容,围绕优质蜂王培育等关键技术,制作实用教材视频5个;三是强化培训效果,建立“专家+研究生+蜂农”结对帮扶机制。累计培训蜂农10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15个。赣县区长洛乡蜂农上官恩伟表示:“专家们的指导既专业又实用,让我们真正掌握了现代化养蜂技术,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农旅融合拓新路 多元营销促增收。团队立足区域资源优势,联合当地政府构建“蜂业+”融合发展体系,形成多业态协同发展格局:在石城县推广“莲蜂共生”生态种养模式,通过蜜蜂授粉技术提升白莲产业综合效益,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在安远县推动建设蜂产品电商孵化中心,建立“蜂场溯源+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立体化销售网络,推动蜂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在赣县区打造蜜蜂主题文旅融合示范区,整合观蜂平台、科普展馆等载体,形成集生产体验、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创新实施“蜂箱认养计划”,运用物联网技术搭建远程管理平台,消费者可通过移动终端查看蜂群状态,定期获取定制化蜂产品。同步开展“新农人主播培育工程”,组织蜂农参与助农直播活动,带动蜂农创益增收。

长效机制固根基 校地共建谋长远。为确保帮扶成效可持续,团队着力构建“三位一体”长效帮扶机制:线上打造“农技快递”,实现专家24小时在线指导;线下建立“1+N”帮扶网络及“一月一回访”制度,由1名专家带领多名研究生定点服务;依托科技小院,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长洛乡党委书记欧阳芳丽表示:“这种‘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帮扶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久动力。”接下来,团队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把技术成果转化为产业标准,把帮扶案例转化为培训教材,把实践经验转化为政策建议,共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此次团队科技助农实践,是青年学子扎根乡土、服务三农的生动写照。团队不仅带去了智能蜂箱和智慧技术,更带去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不仅解决了当下的生产难题,更播下了产业振兴的希望种子。展望未来,团队师生将继续秉持“把科技成果转化在乡村大地”的初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让更多“甜蜜事业”在赣鄱大地开花结果,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作者:赖艺宇 蒋家威 姜宇彤

审核:宋婧、陈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