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多地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大暴雨、特大暴雨引发多地洪涝灾害。天灾之下,人文学院采取各项措施对河南籍及身处河南的学生进行慰问帮扶,尽学院之力,共克时艰。
点对点密切联系,学院师生心连心
为积极应对洪涝灾害,及时为河南籍及身处河南的学生提供关心和帮扶,人文学院学工办迅速梳理了河南籍学生的联系方式,摸排了在豫学生数量。学院通过一对一电话联系、建立微信群等形式,学院掌握了每一位河南籍及在豫学生情况实时情况,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听到学院的声音、每一位学生都向学院报告平安。
天灾无情人有情。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彩云及学工干部深夜部署相关工作,心里牵挂着每一位豫籍及在豫学生的安危。学院老师们及时向学生传递援助信息,更新灾情讯息,发布安全提示,提供心理帮扶:“请同学们关注天气变化,注意防汛防灾,保障个人安全。救灾一线的救援人员彻夜未眠,此刻仍在忙碌,我们要相信人民,更相信祖国。学校和人文学院永远是大家的坚强后盾!”
党团青年齐行动,凝聚防汛救灾力量
面对河南汛情,学院党团组织迅速行动。及时建立起“人文学院河南籍学生临时(网络)团支部”,在第一时间构建起了河南籍学生互帮互助的沟通平台,便于师生互相提供援助信息,发布自救指南。“自来水以及生水洗过的蔬果不能直接入口”“在外远离低洼区域与下坡路段”“不要光脚或穿拖鞋行动”……一声声叮咛,一句句嘱咐,一切只为师生安全。
学生党员李炜凡在山东老家得知本地公益救援队即将奔赴河南时,立即报名成为一名赴豫救援志愿者,抵达河南省新乡市惠济区开展救灾救援行动。他主动向郑州红十字会捐款支持抢险救灾工作,积极配合政府部署、听从团队指挥,与团队成员、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一同搬运了矿泉水、大碗面、西红柿等生活物资赴往一线最急需的地方。
共青团员姚智杰身处重灾区新乡市。危机之时,他主动请战加入到抗洪抢险的队伍中,直赴最前线救援,转移危险地带的父老乡亲们。彻夜的站岗值班、搬运沙袋早已使姚智杰精疲力尽,可他仍坚守在抗洪救灾一线,在齐腰的洪水中运送一波又一波救援物资,并配合专业救援人员将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学院领导班子听取了学院对在豫学生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了下一步的工作。学院正在持续关注暴雨灾害对学生家庭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情况,以制定帮扶对策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帮扶工作。


供稿:文君 汪晨云 陈若雅 审核: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