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疫情防控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骤然打响。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全民动员,全力部署联防联控,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
强化领导勇担当。疫情发生以后,学校迅速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性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校上下形成了领导牵头、负责部门协调联动、两级共管的防控责任体系,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联防联控保健康。对校园交通实行半封闭管理,严格落实进出校园登记制度;全面摸排重点监测,严格执行日报零报告制度;依托专业力量开展防疫工作,加强校园环境卫生工作,定时定点开展消毒工作。
宣传教育重引导。面对重大疫情,学校大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加强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强化舆论引导,形成人人重视、人人知晓、全员参与防控疫情的浓厚氛围。
人文关怀暖人心。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采取多项举措实施人文关怀,统一谋划、提前部署、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热心关爱学生等活动。
关键词:返校复学
5月11、12日,我校迎来疫情发生后的首批返校学生。为了确保学生返校安全、有序进行,学校作了周密部署和精心安排,制定了详细的返校方案,按照须返才返、返校先审、分类返校、闭环管理、安全有序的原则,分年级分学院分时段组织经审批同意返校的学生返校,明确了学生返校前、返校当天、学生返校后的具体工作要求及流程,并作好紧急情况的应对处置预案。
学校为返校同学准备了“健康礼包”,还定制公交接送返校学生平安到校,提供贴心、暖心的服务。为确保学生返校的安全和健康,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返校方案、多次召开工作部署和协调会、多次对校园场所进行消杀,举办了开学疫情防控演练。学生返校期间及返校后,校领导深入学生课堂、食堂,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校领导还为各个学院的师生代表讲解了战疫思政课。
关键词:战疫思政课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校党委书记黄路生、校长赵小敏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走上讲台,为各学院师生上战疫思政课。
疫情之下如何上好这堂思政大课?如何结合疫情将青年学生导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校党委书记黄路生院士表示,要以课堂为战场,从“四个转变”讲好战疫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转变从上至下的“倒豆子”式讲课,从下而上的“引上来”, 吸引学生在思政课堂“抬起头”,这样才能真正的让理论入心入脑;转变从面到点的说教,通过由点到面的讲述,让青年学生心领神会;转变思想的单一灌输,让大学生口服心服;转变抽象理论讲解,从形象到抽象的讲实故事,让思政课与青年学生同频共振,产生共鸣。要以效果为导向,从“四个比较”讲好战疫故事。一是比较国际与国内两个战场;二是比较中西方制度与成效两种结果;三是比较中西政党的初心与使命两条道路;四是比较中西意识形态与政治立场两种目的。
赵小敏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题,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串串翔实的数据,生动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深刻诠释了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深情讲述了全体农大师生众志成城,保卫校园平安,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生动故事。
关键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学校及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校属各单位利用党委中心组、支部会议、学习强国、新媒体等渠道,开展了形势多样的学习活动。部分领导干部、专职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研究方向,畅谈学习体会。学院书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第一时间向同学们介绍五中全会精神,师生在课堂上开展交流互动。
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报告会。省委宣讲团成员、江西省教育厅厅长郭杰忠教授为广大师生作宣讲报告。校党委书记黄路生院士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校长赵小敏作专题宣讲报告。
关键词:建校115周年
11月20日上午,江西农业大学建校115周年纪念大会在逸夫报告厅隆重举行。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尹建业,8位院士以及各级领导、各界嘉宾、海内外校友、全校师生代表欢聚一堂,共襄盛会。校党委书记黄路生主持大会,尹建业致辞,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江西农大表示祝贺,肯定了学校发展建设取得成就,对学校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赵小敏回顾了学校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展望了学校的发展前景。兄弟高校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教授,校友代表、“国家杰青”项目、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李劲松教授,教师代表、农学院曾勇军教授,学生代表、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张寒冰同学先后在大会上发言。
本次校庆活动体现了学术校庆和人文校庆主题。校庆期间共举办学术报告会30余场,其中院士报告会7场;举办支月英等校友报告会15场;先后举行校史剧专场演出、军乐团专场演出、艺术团专场演出、校友返校日活动,校庆氛围喜庆热烈、校庆活动丰富多彩。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
2020年,我校“农业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是我校继2019年“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之后,又一学科迈进世界高水平学科行列。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坚持实施学科内涵发展战略,突出学科建设“龙头”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科建设活力,提升了学科发展层次水平。
2020年,我校农学、林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土地资源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7个专业获批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园林、园艺、植物保护、林产化工、动物药学、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入选省一流本科专业。我校英语在线通识慕课《英语话农史—华夏篇》入列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牛的肌肉及内脏虚拟仿真解剖实验》入列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园林艺术原理》入列“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课程
10月18日上午,我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课程”拉开帷幕。校党委书记黄路生院士与省教育厅厅长郭杰忠教授联合带来第一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我校率先在全省高校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课程”。
该课程采取“专题式团队化”教学,设置12个专题,由11位校领导领衔,组建起“1+1+1+1+N”的专题教学团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途径,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参观考察等多种方法,帮助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
关键词:全国先进工作者
2020年,我校一批教师荣获各级各类先进荣誉称号。校党委书记黄路生院士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赵小敏名师工作室”获批入选“江西省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名单。副校长贺浩华教授荣获江西省首届创新争先个人奖。农学院教师黄春辉、附中教师冷竹青被授予“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吴南生教授荣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黄春辉、龚兵、刘章、孙小飞、彭晶晶分别荣获第四届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工科组一等奖、思政专项组一等奖、理科组二等奖、工科组二等奖、文科组三等奖。
关键词:科技小院
2020年10月,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公布了“2020年选树农技协十佳行动”结果,由我校牵头建设的中国农技协江西井冈蜜柚科技小院与江西彭泽虾蟹科技小院荣获“十佳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称号。
2019年,我校牵头组建7个科技小院。一年来,7个科技小院共入驻学生35人,撰写日志634篇,累计入驻天数1060天,解决产业中技术问题37个,开展入户调查85次,开展技术培训40余场,撰写调研报告21篇,发表学术论文5篇,科技小院建设受到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30余次。
关键词:红色走读
2020年,学校组织15913名学生参与“线上云游”,601名学生组成125个团队,提交参赛“云游作品”163件、走读方案125个,广大青年学子通过云上游、线上读、线下走的“红色走读”竞赛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争当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
学校先后开展“云游”优秀作品展示和宣传,举办“云游”分享交流会、走读心得报告会、组织优秀大学生实地走读等活动,进一步深化活动内涵,进一步用红色精神引领立德树人。
关键词:考研升学率
学校历来把考研升学作为营造良好学风校风、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从意识养成、目标引导、经验交流、答疑解惑、复试指导、调剂服务等六个环节连环发力,全力护航广大考研学子的升学梦。
近年来,学校注重目标引领、做好个性化设计,突出过程互动,加强精细化指导,优化后勤管理、提供亲情化服务。2020年,毕业生报考率超过60%,升学率达29.27%,在全省本科高校中名列前茅。各学院还涌现了一大批考研“学霸班级”、“学霸寝室”,考研升学已在农大校园蔚然成风,成为了广大学子的自觉追求。
关键词:江农青年突击队
8月4日下午,我校赴鄱阳县三庙前乡防汛救灾青年突击队圆满完成任务,光荣“凯旋”。校党委书记黄路生、校长赵小敏亲切迎接队员。
从7月27日出征,我校29名防汛救灾突击队员协助和配合当地开展了9天的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队员中有70后老党员,80后科研工作者,90后、00后的青年学生,从学校到堤坝,从博士变“战士”,队员们还积极发挥农科专业优势,对灾后水稻恢复生产、禽畜防疫、果树栽种等方面提出科学建议,帮助村民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用行动彰显了农大的责任与担当。
报道:宣传部 袁甲 审核:高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