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新闻

农大新闻

农大新闻

我校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菌研究方面发现重要规律

发布时间:2021-06-07 点击:


日前,我校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袁干军教授课题组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菌研究方面发现重要规律。该发现及相关结论以“通过亲脂性预测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和机制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plant flavonoids to gram positive bacteria predicted from their lipophilicities为题,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1-90035-7)。

黄酮类化合物为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包括各种蔬菜、水果、中草药和天然药物资源中,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菌、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抗菌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迄今已发现10000多个该类化合物。

课题组发现大部分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可通过含有化合物亲脂性参数的数学方程式计算得出(即定量构效关系),并可通过方程式计算得到该类化合物的最强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为最低抑菌浓度1.2 μM左右(约0.3~0.9 μg/mL);同时明确了该类化合物抗革兰氏阳性菌的主要机制为靶向细菌细胞膜、引起细胞膜损伤、抑制氧化呼吸链和ATP合成等。该研究发现丰富了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抗菌研究的规律性理论,也为此类化合物在抗菌药物和中兽药“替抗”等领域的研发提供了思路。





供稿: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审核:科技处


作者:

责任编辑:gaoyun